论文题目  | 
    预应力下UHMWPE/CF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  | 
   
   
    论文英文题目  | 
    Research on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Mechanism of   UHMWPE/CF Composite Laminates under Preloading  | 
   
   
    作者姓名  | 
    导师姓名  | 
    论文答辩日期  | 
    论文涉及的研究方向①  | 
   
   
    胡媛  | 
    史耀耀  | 
    2022.5.31  | 
    复合材料损伤机理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二级学科代码  | 
    二级学科名称  | 
   
   
    080200  | 
    机械工程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选题来源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作者攻博期间获得与博士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代表性成果③  | 
    序号  | 
    成果名称④  | 
    成果出处⑤  | 
    获得年月⑥  | 
    查询信息⑦  | 
   
   
    1  |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Research on CFRPs with Kevlar-fiber   Toughening  | 
    Composite Structures  | 
    2019.2  | 
    WOS: 000461162500013, 1区SCI,影响因子: 5.407  | 
   
   
    2  | 
    Damage tolerance of 2-dimentional UHMWPE/CF hybrid woven laminates   subjected to low-velocity impact  | 
    Materials and Design  | 
    2020.3  | 
    WOS: 000536937200025,    2区SCI,影响因子: 7.991  | 
   
   
    3  | 
    Low-velocity impact damage research on 2-dimentional UHMWPE/CF   hybrid woven laminates under preloading  | 
    Thin-Walled Structures  | 
    2021.2  | 
    WOS: 000634781200002, 2区SCI,影响因子: 4.442  | 
   
   
    4  | 
    Damage tolerance of UHMWPE/CF hybrid woven laminates subjected to   low-velocity impact under prestress  | 
    Polymer Composites  | 
    2021.11  | 
    WOS: 000718001900001,    3区SCI,影响因子: 3.171  | 
   
   
    5  | 
    一种可施加预拉力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测试专用夹具  | 
    发明专利  | 
    2021.12  | 
    专利号: ZL   201910439748.4  | 
   
   
    思政 教育/ 思政 案例  |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时刻以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身份要求自己,积极主动自我提升,力争成为同学的榜样; 热爱集体,关心集体荣誉;关心同学,在同学或同门需要帮助之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尤其是在书面语言表达、绘图软件操作等方面。与同门、同学相处融洽。  | 
   
   
    论 文 主 要 创 新 点  | 
    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对预应力下混编增韧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预应力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损伤问题,突破了预应力下复合材料层合板冲击力学响应建模、损伤数值模拟、损伤综合分析、损伤容限预测技术,实现了预应力下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容限提升的优化设计,为实现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飞机承力构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如下: (1) 基于赫兹接触理论,建立了预应力下复合材料层合板低速冲击接触力模型,实现了预应力下冲击接触力理论计算及数值求解。 (2) 提出了预应力下复合材料低速冲击损伤多尺度研究方法,揭示了损伤宏观形貌、损伤分布、细观形貌及形成机理。 (3) 提出了考虑预应力初始状态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冲击损伤数值仿真预测方法,实现了预应力下受冲击层合板的低速冲击损伤响应预测,揭示了预应力下混编增韧复合材料的损伤扩展机理。 (4)提出了基于预应力控制的复合材料损伤容限优化方法,获得了不同预应力性质下的最优参数。  | 
   
   
    就 业 情 况  | 
    就业单位  | 
    本校做博士后  | 
   
   
    通讯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127号  | 
    邮政编码  | 
    710072  | 
   
   
    单位所在地  | 
    陕西西安  | 
    单位性质  | 
    事业单位  | 
   
   
    个 人 先 进 事 迹  | 
    Ø 中共党员; Ø 科研能力突出,已在各类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共计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中科院1区1篇,中科院2区2篇,3区1篇);申请发明专利 7 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国际专利(美国) 1 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 4 项。 Ø 曾获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大赛河北省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三等奖,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 Ø 迄今为止已获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多次一等学业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Ø 积极投身公益,参加各级举办的志愿者活动,如陕西红凤工程“关爱自闭症儿童”公益跑活动等。  | 
   
   
    国 际 交 流 经 历  | 
    Ø 2021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奖学金资助以博士联合培养研究生身份赴瑞典皇家理工学院(KTH 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交流学习,期间师从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Lihui Wang教授。 Ø 2019年3月,与澳大利亚西澳大学(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的Xiaozhi Hu教授对本人发表在Composite Structures期刊上的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合作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Ø 2019年5月,作为主持人主持了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 RMRL实验室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研究讲座,并作全英文口头报告,担任现场翻译; Ø 2016年11月代表研究团队应邀赴美国菲尼克斯参加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主办的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国际机械工程会议及展览(IMEC&E-2016),并作口头报告。  | 
   
   
    
  | 
    
  | 
    
  | 
    
  | 
    
  | 
    
  | 
    
  | 
    
  | 
    
  | 
    
  | 
    
  | 
    
  | 
    
  |